喵星人和汪星人的平均寿命通常不超过二十载。当我们的爱宠不幸离世,我们该如何妥善安排它们的身后事呢?预计年底前,重庆乃至整个西部地区将迎来首家宠物公墓的落成,位于璧山。就在近日,东方锄禾与西南大学荣昌校区在璧山国家农业园区正式签署了合作协议,双方将携手投资千万,共同打造一座宠物公墓的新地标。(信息来源:《重庆晚报》9月5日)
城市公墓的土地资源已经不足,墓地价格的攀升让众人纷纷感叹“死后也负担不起”,这迫使一些家庭不得不考虑其他丧葬途径。令人惊讶的是,宠物竟然也能拥有自己的墓地,这种强烈的反差无疑会让人感到“人甚至不如动物”。而且,那些有能力为宠物购置墓地的人,通常属于经济状况较为优渥的家庭。这种差异,进一步拉大了社会贫富的鸿沟。这也是为何舆论普遍对宠物墓地持有强烈反感情绪的主要原因之一。
人类文明的发展导致动物应当为人类让步,人类在自然界中占据核心位置。然而,对宠物公墓的理解与看法,并不仅仅局限于与人争夺土地、浪费土地资源这一层面,因为它们背后存在一定的实际需求,我们还需将其置于现实情境中进行深入思考。
在当今社会,人际关系的疏离现象日益明显,这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这一现象在客观上促使许多人开始养宠物,因为人们迫切需要一个情感依托的媒介。宠物饲养活动的日益普遍,从客观上促进了相关产业链的发展,宠物墓地仅仅是这一链条中的一小部分。在现实中,这一需求显得尤为紧迫,因为公众对相关知识了解不足,宠物殡葬行业尚不成熟,以及宠物尸体处理不当,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到人类的生存环境。
爱狗网的调查结果显示,有七成受访者未曾考虑过宠物离世后的处理问题,而八成受访者坦言对宠物去世后的应对措施一无所知。那么,宠物离世后究竟应如何妥善处理呢?目前,我国仅有少数城市对宠物殡葬制定了相应的明确政策,相关法律法规尚不完善,这导致宠物主人处理宠物遗体时往往只能选择丢弃或随意掩埋,这种简单粗暴的处理方式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若设有宠物安息之地,相关设施之完善便能避免那些对宠物遗体处理的不当方法,此举既有利于环境保护,又能确保安全,同时还能让主人得以寄托哀思。从这个角度来看,设立宠物公墓难道不是人类对自己的一种善待吗?
退一步讲,我们也不能将宠物公墓与城市公墓简单地对立起来。需认识到,城市公墓数量不足的原因颇为繁杂,不仅因为土地资源紧张这一客观条件,还涉及城市规划不合理、管理部门职责不清等多重人为问题。因此,不能仅将责任归咎于宠物公墓的占用,更不应夸大或曲解其带来的负面影响,毕竟宠物公墓同样是城市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之一。
当然,人们对宠物公墓的看法,也暴露出对当前“死不起”现象的强烈不满,这亟需相关部门的倾听与关注。应迅速制定宠物殡葬的相关法规;改善宠物殡葬的硬件设施;积极引导和改变公众的丧葬观念……这些举措都需要政府部门付诸行动,而这些措施正是解决“死不起”问题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