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图片频道
昨日,某林地里新出现的狗狗墓地。
100亩宠物墓地埋500狗狗
重庆晨报报道,即便合法性存疑,宠物们也开始享有与人类相似的待遇,它们也需要处理身后事宜,并且已经拥有了专属的安息之地。
8月8日的午后,在主城的一座山丘上的一片树林中。当地居民老余指向一棵树下新翻动的土壤,那里埋葬了一只与主人共同度过了15载岁月的忠诚犬只。老余透露,这只狗狗是由一家宠物服务企业负责安葬的,它被安置在一个纸箱中,埋葬的坑洞挖掘了三尺之深,并且还特别撒上了石灰,并进行了消毒水的喷洒处理。
而距这只“狗狗”埋葬地两三米处,葬着另一只意外身亡的宠物。
老余心里没底:像这样给“狗狗”办后事,不晓得符不符合规定。
狗狗办后事非阳光作业
当前从事此类业务的人,并不都是采取声势浩大的方式进行操作。这位专门从事“狗狗”身后事宜的商家,在私下里向记者透露了这一情况。
行业人士透露,鉴于缺乏相应法规,经营狗狗墓地的商家,竟然公然悬挂着“度假村”的招牌。
记者通过一位专门负责处理狗狗身后事宜的从业者处得知,他所服务的对象,全是由宠物医院所推荐的。在处理狗狗的身后事时,他们始终保持低调,不引起外界注意:从业者会亲自前往主人家中,将狗狗及其主人一同带往安葬地点。
然而,却有个别情况与众不同:有位主人竟在自家的爱犬安葬的那天,竟然动用了多辆豪车进行送葬仪式。更令人称奇的是,他还亲自为狗狗的墓地铲下了第一铲土。
这位从事食品生意的店主计划利用100亩土地,为爱犬打造一处安息之地。然而,他内心尚存疑虑,渴望与民政机构携手合作,共同完成这一项目。
墓地每年收50元物管费
草坪之上,分布着墓碑。这些墓碑上,刻有狗狗的亲昵名字、它们的生命历程、主人的名字以及立碑的具体日期等详细信息。
仿照人类的墓碑来看,主人与爱犬之间的情感确实颇为深厚。何钢不止一次目睹过为爱犬举行告别仪式的场景,他表达了自己的理解之情。
在渝北区两路地区,坐落着一座占地约100亩的宠物安息之地。自去年下半年投入运营以来,这里已安放了大约500只宠物的遗体。据何钢介绍,其中95%以上为犬类。
记者从何钢那里得知,该墓地安葬狗狗的费用从几百元到一千多元不等。之后,每个墓室还需每年缴纳50元的物业管理费。狗狗的拥有者可以随时前来探望。
多数狗狗未作处理
根据网络发布的资料,重庆地区每年家养犬的死亡数量达到三万之巨。然而,经由相关机构进行妥善安葬的犬只却寥寥无几。
在铁山坪,记者与数位当地居民展开了一段轻松的交谈。他们透露,狗狗离世后,通常会被安葬在柑橘树的根部。然而,也有一部分人选择将它们随意丢弃在街头。由于缺乏必要的消毒措施,这给周围环境带来了一定的安全隐患。
市民们期盼能颁布一套详尽的法规,如此一来,他们在处理爱犬的身后事宜时会更加得心应手,同时,对环境的污染也会相应减少。
本版稿件除署名外均由本报记者杨光毅实习生高山采写
出殡狗狗主人都住小区
何钢在处理约500只“狗狗”的身后事宜时,注意到一个现象:这些“狗狗”的拥有者均居住在小区之内。他不禁感慨,这样的费用对于他们来说,似乎是可以接受的。
不过,主城通过相关机构“下葬”的狗狗凤毛麟角。
行业人士分析,不少人觉得没必要花这钱。
在采访过程中,记者也听到了养犬市民的类似说法:“各自寻找合适地点,挖个坑将其掩埋即可。”
重庆犬业协会的相关负责人表示,选择这种饲养方法的养犬者数量颇多。其中,部分人图省事,挖坑的深度不足三尺,甚至有的连消毒用的石灰都不愿撒放。
渝中区环卫局大坪环卫所的管理员陈登宇向记者透露,环卫工人们在日常工作中,常常在垃圾堆中找到狗或猫的遗体。据他所说,这些宠物遗体中,大约有50%是狗。
陈登宇所领导的环卫团队,承担着大坪及其周边区域垃圾的清理工作。通常情况下,他们每月需处理约三十具动物遗体。陈登宇表示,这些动物遗体很可能是被其主人随意抛弃的。
环卫工人也不是动物尸体处理的专业人员,怎么处理这些尸体?
陈登宇指出,小型动物的遗体应直接与生活垃圾混合,随后一同被运送至垃圾处理站,在那里它们将与其他垃圾一同被焚烧或进行其他形式的处理。
大型犬只的尸体,由环卫工人找偏僻的地方,挖坑填埋。
除了垃圾堆,还有市民把“狗狗”尸体,丢弃在绿化带里。
环卫工人表示,他们经常遇到一些看起来病弱无力的流浪犬。他们推测,这些患上疾病的流浪犬中,可能有一部分是在病倒之后被主人抛弃的,情况相当凄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