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市侨媒中心报道,梁启超何许人也?他是少年中国的代表。他毕生笔耕不辍,撰写了1400万字的著作,声名远播于海内外;他教子有方,九个子女中三位成为院士;他培养出的栋梁之才遍布天下,清华大学“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便出自他的手笔;在广东新会,他的故居在新时期吸引了众多来自四面八方的仰慕者和朝圣者。去新会旅游,不能不去梁启超故居。
一代奇才出身耕读人家
梁启超的故居坐落在现今江门市新会区的会城街道茶坑村,即新会县茶坑乡,这是一座典型的“三眼灶”式砖瓦建筑,始建于梁启超于1889年考取选举人之后。该故居的占地面积大约为二百平方米。其厅堂朝向为背东面西,两侧是卧室,顶部设有木制楼层。厅堂之外,还有一个方形的小天井,门扉位于天井的一侧,朝南开启。在厅堂的南侧,还额外建造了一座两层的小楼阁,可供人阅读和远眺。该建筑已转变为“梁启超先生故居陈列馆”。馆内展示了梁启超的著作、信件、肖像,以及他使用过的印章、砚台、笔、墨、茶杯等遗物。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这样一个看似普通的南方耕读之家,竟然培养出了对中国近现代史产生深远影响的政治活动家、学者和政客。这是南方的奇迹。
神童故事家喻户晓
梁启超先生的故居侧畔的小广场上矗立着他的铜像,铜像后方,远处可见凤山之景,山上伫立着古老的凌云塔,始建于明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塔身八角,共七层。登塔远眺,银洲湖、崖门等地之绝美风光尽收眼底。梁启超的神童传说在本地广为流传,讲述了他11岁时攀登凤山上的凌云塔,触景生情,创作了一首名为《登塔》的诗歌:“清晨攀上凌云塔,放眼远眺四方天地;傍晚再登凌云塔,天地渐入昏暗。日月交替晦明,四季变换寒暑。为何世间变幻无常,这其中的道理无人能解。我欲向苍天提问,苍天却长久沉默不语。我欲请教孔子,孔子也无法解释。我焦虑地挠头徘徊,这其中的道理始终难以捉摸。”近年来,经过地方文史专家的考证,这些故事已被证实为纯粹的传说,而诗作则出自现代人手笔;尽管如此,梁启超自幼聪颖,才华横溢,堪称不折不扣的神童。当地流传的关于他的神童故事,充分体现了新会人民对梁启超先生的敬仰与深情。
梁启超故居旧貌换新颜
梁启超,新会人的自豪与荣耀,他的故乡是新会最显著的文化象征,而启超文化则集中体现了新会人民的革新精神。梁启超的故居在近期进行了最大规模的修复工程,如今以全新的面貌展现出了其独特的魅力。2022年,新会区政府对梁启超故居北面的仁堂、供销社、衷玉梁公祠、大礼堂、旧乡所、有立梁公祠等六座建筑以及茶坑村沿街的建筑物进行了修缮和改造,以此扩大景区的游览范围。同时,还邀请了清华大学的专家团队对纪念馆以及上述六座建筑的展览内容进行重新策划和布置,通过多个专题展示梁启超先生的家风家训、教育生涯和学生的感人事迹、他的“乡治”理念以及学术上的成就。
梁启超纪念馆还原巨擘多彩人生
梁启超纪念馆坐落于故居之南,其建筑风格融合了中西元素,不仅蕴含着晚清岭南侨乡的独特韵味,还透露出天津饮冰室的气息。馆内展览分为七个部分,通过各个专题和层面,生动展现了梁启超作为中国近代史上卓越的爱国政治家、思想家,以及享誉海内外的学术泰斗和书法大师的风采。
在梁启超纪念馆中漫步,如同踏上了梁启超先生那充满冰与热血的救国之路,我们对他这位爱国志士、改革先驱不禁心生敬意。铭记那些先行者,勿忘梁启超,让我们再次轻声吟诵先生的生平概要: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出自广东新会茶坑村。自幼聪慧过人,勤奋好学,被誉为“神童”。年方十二便考取秀才,十七岁再上一层楼,成为举人。十八岁那年,他拜康有为为师,共同倡导变法维新。到了二十三岁,他前往京城参加会试,与康有为一起发动了“公车上书”的行动,并组建了强学会。1896年,他担任了上海《时务报》的主笔,撰写了《变法通议》,编译西方书籍,积极宣传维新变法的理论。1898年,他因“戊戌变法”的失败而流亡至日本,在那里创办了《清议报》和《新民丛报》,积极倡导“诗界革命”与“小说界革命”,并持续投身于维新救国的运动中。辛亥革命前后,他在政坛上颇具影响力,组建了多个政党和社会团体,曾担任袁世凯政府的司法总长以及段祺瑞政府的财政总长。1915年,他策划了“护国战争”,坚决抵制袁世凯和张勋的复辟帝制行为。1918年至1920年,他赴欧洲考察期间,深入钻研中西文化;在“五四”运动期间,他积极倡导民主与科学,引领了白话文的风潮。晚年,他担任了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南开大学等知名学府的教授。他一生著作颇丰,这些作品最终集结成《饮冰室合集》。(江门市侨媒中心:黄柏军摄影报道)
梁启超故居: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梁启超先生是当代中国青少年崇拜的偶像
怡堂书室:梁启超先生少年读书处
梁启超先生民国四年司法总长职衔匾额
梁家私塾。一代奇才梁启超从这里走向世界
梁启超纪念馆真实还原主人公传奇人生
梁启超先生坐像。一代宗师,名垂青史。
游客在观看关于梁启超先生生平事迹的纪录片
梁启超先生家教家风至今影响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