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解释棺椁
⒈ 棺材和套棺(古代套于棺外的大棺),泛指棺材。
英inner and outer ;
引证解释
⒈ 见“棺椁”。亦作“棺槨”。亦作“棺郭”。
⒉ 棺与椁。
《易·繫辞下》中有言:“古时候的人们,将逝者用柴草厚厚包裹,将其埋葬于野外,既不筑坟也不植树,守丧的时间也没有定数。而后来,圣人们改用棺椁来安葬,这大概是受到了《易经》中‘大过’这一卦象的启示。”
在《春秋繁露·服制》一文中,汉代的董仲舒阐述了人的一生,从生到死,都有其相应的礼仪和规定。他提到,人们活着时,有官职、服饰、财富和房产的等级划分;而去世后,则有棺材、殓衣、墓地等方面的规矩。
《隶释·汉楚相孙叔敖碑》:“病甚临卒,将无棺郭。”
宋人苏轼在《真相院释迦舍利塔铭》中记载,棺木十重封闭得严实,神光自晨至夕不断,从塔顶层叠散发。
范文澜、蔡美彪等人所著的《中国通史》第二编第三章第四节中记载,一具棺椁的重量高达万斤,其制作过程需动用数千乃至上万人的劳动力。
⒊ 泛指棺材。
徐霖在《绣襦记·诡代僦居》中写道:“妈妈突然患上重病,如今已是命悬一线。哎呀,这可怎么办!他的衣物、被褥、棺材,这些东西可曾准备妥当?”
赞甫与雨农带领穆升,负责处理衣衾棺椁事宜,所使用的棺木正是楼下停放的那一口。
陶钝在《第三件棉袄》中写道,为了筹备丧葬事宜,包括制作衣物、棺材以及举行出殡仪式,他们额外借了一笔四分利息的款项。
国语辞典棺椁
⒈ 棺材和套在棺外的外棺。
《儒林外史》开篇第一回中记载,幸亏有秦老的大力支持,才得以购置了衣物、被褥以及棺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