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龙墅福园官网

墓园地址:宜兴市新街陆平村

官方热线: 400-696-5180

24小时热线:159-0077-9188

自驾车线路:

看墓请提前预约,以便安排工作人员接待。自驾车提前预约可报销500元油费。详情请拨打400-696-5180, 159-0077-9188(微信同号)咨询

公交车线路:

龙墅福园公墓墓园班车:购墓免费接送。

冬至、清明期间全市设有多处祭扫专线班车,请提前一月购票。票价若有浮动,恕不另行通知。

雷峰塔地宫发掘记:经典传奇,雷峰塔下真镇压着白娘子?

发布时间:2025-08-08 16 浏览: 55

许仙与白娘子的爱情故事,早已广为人知。法海和尚的冷酷无情,引发了众人的愤慨。究竟法海是否真的用雷峰塔镇压了白娘子?随着雷峰塔的轰然坍塌,这个流传千年的神秘传说,即将揭开神秘的面纱。

雷峰塔意外倒塌

1924年9月25日,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畔的雷峰塔,在历经千年风雨的侵蚀后,突然间无法承受压力,毫无预兆地轰然坍塌,变成了一堆破碎的砖瓦。仅存的那座矮小的塔基,宛如一道巨大的疤痕,暴露在众人的视线之中。

尽管如此,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雷峰塔的探寻之情和情感依旧浓烈不减。那座传说中守护着一对真挚恋人爱情的宝塔,它的来历究竟是怎样的呢?再者,在塔坍塌后的废墟深处,是否真的埋藏着鲜为人知的重大秘密呢?

雷峰塔旧照-1

雷峰塔旧照-2

在77年之后的2001年,浙江省政府做出了一个决定:着手重建雷峰塔。这座神秘莫测的塔楼,其神秘的面纱终于即将被公众所揭晓。

此刻,文物管理机构作出决策,先行对雷峰塔的遗址展开考古挖掘。随着堆积如山的破碎砖块和废弃泥土被一点一滴地清除,探测雷达的显示结果揭示,雷峰塔的基座之下,确实隐藏着非同寻常的奥秘。

鉴于广为人知的白娘子故事,以及雷峰塔的出土,这一事件注定将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在废墟被彻底清理完毕后,塔基之上,一块硕大的石块迅速吸引了考古人员的目光。

这块石头分量颇重,重量至少达到750斤。它究竟有何用途?其下方是否隐藏着某种秘密?难道它就是传说中的用以镇压白娘子的神秘之地?

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考古队的发掘工作不断地向前推进。

雷峰塔倒塌后-1

雷峰塔倒塌后-2

发掘地宫-1

发掘地宫殿2

发掘地宫,意外发生了

迅速地,工作人员已经布置好了吊车,准备将那块巨大的石头挪走。然而,令人不解的是,一种令人不安的紧张情绪在考古队员之间悄然扩散开来。尽管,大家并不认为石头内部藏有巨蛇,但那种紧张和恐惧感还是难以掩饰,仿佛身不由己。或许,这跟那个古老的传说有关,那个凄美的爱情故事早已深深地烙印在人们的心中。

巨石已被稳固地安装在起重设备之上,该设备具备吊起高达两吨重物的能力,面对这块重量为750斤的巨石,其应对起来应当是得心应手。

可是,意外发生了。

不知是巧合?还是别的什么奇怪的原因?

当巨石被高高吊起于半空之际,起重机的钢索突然断裂,巨石猛地坠落地面,尘土四处飞扬。这一突如其来的变故,让在场的每个人都惊恐不已。仿佛有一股神秘的力量在阻止人们打开地宫的大门。难道是传说中的法海正在施展法术?难道地宫深处真的藏有一条巨蛇,那传说中的白娘子?

突如其来的变故让在场的考古工作者们惊得脊背发凉,但很快他们便恢复了冷静,更换了起重机的钢索,巨石再次被吊起。每个人的心跳都加速到了极致。幸运的是,这次他们终于成功地将巨石移到了一旁。

在洞口堆积的泥土里,出土了多枚上面印有“开元通宝”字样的古币,这些古币的年代介于公元713年至741年之间。根据专家的分析,这种将钱币随意散布的行为,很可能是在当时由皇室执行的某种宗教仪式。

唐玄宗开元通宝

地宫

开启地宫,下面会有白蛇吗

在这块巨石的下面,还有一块石板。

考古队员轻手轻脚地揭开了覆盖物。周围的人们纷纷屏住呼吸,目光紧随那缓缓移动的盖板,心中充满了对隐藏在下面的未知秘密的好奇。

石板被缓缓移开,千年的地宫就此显露于众目睽睽之下,一股浓厚的历史气息顿时弥漫四周。

然而,地宫之中并未如传闻般出现白蛇的身影,只见一条长度不足一寸的蜈蚣。这难道是白蛇的某种化身?

众人的视线齐刷刷地投向了那条蜈蚣,目不转睛地观察着。经过一番观察,他们发现这不过是一条普通的蜈蚣,并无任何异常,于是心中便释然了。

白娘子遭受了被囚禁于雷峰塔下的命运,这个传说的起源究竟是怎样的呢?这一切都要追溯到法海和尚的故事。

在唐朝的传说中,金山寺里住着一位名叫法海的老僧人。某日,法海在寺中静心修行,不经意间瞥见一条白色的巨蟒,正蜷缩在大雄宝殿的青砖地面上。这条蟒蛇粗如碗口,身长超过一丈,在当地横行霸道,吞噬人心肝,挖取人眼珠,使得人们心生恐惧,邻近的信众更是不敢踏入寺庙烧香。法海和尚目睹了这条白蟒,却并未惊慌失措,反而安然地盘腿坐下,双手合十,口中低声念诵佛经,开始施展佛法。瞬间,大殿内金光闪烁,那白蟒被金光所吸引,径直飞向长江,此后便再也没有返回。

法海和尚

《白蛇传》的传说包含两个不同的版本,其中一个是源自唐朝的,另一个则是出自明朝的记载。

讲述的是一个名叫许仙的读书人,他心地纯良,偶然在野外遇见了两条一白一青的蛇受伤,于是心生怜悯,将其救起。此举深深打动了白蛇,为了报答这份恩情,她化作一位美丽的女子,嫁给了许仙,成为了他的妻子;而青蛇则化身为他们的侍女。他们三人过着平静而幸福的生活。然而,天有不测风云。某日,金山寺来了一位化缘的僧人,法号法海,恰逢路过此地,瞧见许仙身上散发着邪气。于是,他设法将许仙骗至金山寺,将其藏匿起来。白娘子察觉丈夫失踪,便四处寻找,直至金山寺。然而,许仙的踪迹却如石沉大海,一气之下,她怒而引发洪水,淹没了金山。自此,白娘子与法海展开了激烈的斗法,尽管双方争斗激烈,但白娘子法力不足,最终被法海收进了金钵之中。法海为了制服白娘子,特意在雷峰山上建造了一座塔,并将她囚禁在塔底。

这个故事讲述了一位凡人与妖魔之间的爱情,却遭到了以法海为首的守旧派人士的强烈反对,他们认为这是违背天理人伦的行为,因此毫不犹豫地进行了干预,并对当事人进行了残酷的迫害。

新白娘子传奇

地宫中到底有什么宝贝呢?

既然没有白蛇,那雷峰塔的地宫中,究竟会有什么宝贝呢?

测量结果显示,地宫的长度和宽度均为50厘米,其深度大约为一米。这个空间狭小,其中大部分区域被一个铁制容器所填满。在铁容器的侧壁上,依稀可见一尊佛像。这尊佛像为鎏金铜制,由上下两部分组成。上半部分是释迦牟尼佛的形象,他双足盘坐于莲花宝座之上,面容慈祥,眉目温和,面颊丰腴,表情安详,嘴角轻轻上扬,流露出些许笑意。

令人不解的是,佛像底座的释迦牟尼莲花座竟然由一条蟠龙支撑,蟠龙的身体环绕在莲花座下方,龙爪伸展,龙头高昂。佛祖安详的神情与巨龙的张扬姿态,一动一静,巧妙地结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平衡。

在庄严肃穆的释迦牟尼佛像映衬之下,这铁函似乎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观察其摆放的位置,释迦牟尼佛像宛如这座铁函的守护者。那么,这铁函之中究竟藏有何等珍奇宝物,以至于需要借助佛祖的庇护呢?

然而,铁函几乎占据了地宫的全部空间,使得考古人员难以着手,不知如何才能完好无损地将铁函从地宫中取出。随着夜幕的降临,众人不得不暂停了手中的作业。

鎏金铜释迦牟尼佛说法像

让一面完全敞开

起吊200斤钱函

次日清晨,考古挖掘工作持续推进。众人琢磨出一种提取铁盒的策略:即铲除地宫一侧的砖石与泥土,使得一面墙彻底暴露,进而能够顺利取出铁盒。众人的心情再次紧绷,翘首以盼铁盒盖子被揭开的那一刻,同时心中充满好奇,揣测着盒内将藏有何等令人惊叹的珍宝。

经过称量,这个铁函竟重达200多斤。

铁函缓缓开启,考古现场最为关键的文物终于展露其真实面貌。那是一座高达35.6厘米,重量达1.27公斤的鎏金银塔。这座宝塔由基座、塔身、山花蕉叶以及塔刹四个部分构成,每一部分均经过精心捶打成型,最终焊接成一个整体。基座底部以方形银板严密封闭,四周装饰着菩提树图案和禅定小佛像。

塔刹由金制刹杆、五重相轮以及顶端的摩尼宝珠等部件组成。尤为引人注目的是,方形塔身四周的每一面都巧妙地雕刻着描绘佛本生故事的画面。其中,萨埵太子舍身喂虎的图案尤为引人瞩目,它生动展现了佛陀在印度太子时期,目睹一只老虎与七只幼虎濒临死亡,便毅然放弃生命,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滋养老虎的感人事迹。

阿育王塔-塔刹部分

阿育王塔-2

阿育王银塔(下部细节)佛本生故事

尸毗王割肉以换取鸽子的故事,每一幕都流露出佛祖的无限关爱与深切的慈悲之心。

这些雕刻展现了佛教故事,其工艺精湛细腻,造型优美动人。塔身装饰的纹样精致复杂,佛像的神态生动逼真,这些都揭示了在五代十国时期的吴越地区,金属制造技艺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雷峰塔会不会也有佛舍利呢

那位考古队员随口说道,这不就是阿育王塔吗?确实,这正是阿育王塔。依照传统,每当阿育王塔现身,佛祖的舍利也必定相伴。那么,这尊阿育王塔之中,是否也藏有舍利呢?

阿育王塔,得名于印度历史上声名显赫的孔雀王朝第三代君主阿育王。据传,他曾修建了八万四千座佛塔,以供奉释迦牟尼的遗骨。因此,每当阿育王塔出现于人们视野之中,人们无不怀揣着寻找佛祖遗骨的期盼。

雷峰塔地宫之中,那座由纯银鎏金打造的阿育王塔,更是让众多考古专家们满怀期待。

阿育王,生于公元前273年,卒于公元前232年,是佛教的坚定捍卫者,被誉为护法明王。他,作为古代印度摩揭陀国孔雀王朝的第三位君主,早年热衷于征战杀伐,成功统一了除南亚次大陆以外的整个印度。然而,步入晚年,他皈依佛教,毅然放下武器,以慈悲为怀。因其治理有方,人民安居乐业,他也因此被尊称为“无忧王”。

阿育王塔

透过塔身那精美的镂空设计,众人不禁感到惊讶,塔内竟然藏有一个小巧的金制棺椁。这不就是存放佛骨舍利的神秘之地吗?

史料记载显示,雷峰塔遗址出土的《华严经跋》残碑中也有所记载。据此,考古专家们推断,阿育王塔中供奉的极可能是佛祖释迦牟尼的头发舍利,也就是佛螺髻发舍利。考虑到对宗教信仰的尊重以及文物完整性的保护,考古专家们并未擅自将佛螺髻发舍利从阿育王塔中取出,而是选择将其完整保留在原塔之中。

《白蛇传》这部承载千年传说的爱情故事,在一场重大的考古发掘中,终于揭开了它的神秘面纱,使得迷雾消散,真相大白。

雷峰塔,这座历经风雨的古老佛塔,因其承载着中华民族一统的历史记忆,而名垂青史,传颂至今。

旧照-1

清末雷峰塔

和尚

钱俶纳土归宋,中华大一统

史料中提及,雷峰塔始建于公元972至976年间,历经千年沧桑。其不仅拥有悠久的历史,地宫中还藏有佛螺髻发舍利,这一发现在历史上尚属首次。究竟是谁出于供奉佛祖舍利的意图而建造了雷峰塔?而雷峰塔背后,又隐藏着哪些鲜为人知的神秘传说呢?

雷峰塔始建于五代十国时期,这一时期的中国历经巨变。昔日强大的唐朝已分崩离析,而新兴的宋朝虽已建立,却尚未实现全国统一,众多诸侯割据,政权林立。雷锋塔位于现今的浙江省杭州市,在五代十国时期,这里是吴越国的都城,由国王钱俶统治。

在五代十国那段历史中,钱俶以虔诚的佛教信仰而闻名。他不仅效仿了阿育王的壮举,还修建了八万四千座佛塔,并将它们分送到各地,这充分展现了他对佛教的深厚敬意。

在宋太祖赵匡胤征服江南之际,钱俶率军参与战斗,表现出色,因而荣获“天下兵马大元帅”的称号。

在宋太祖还册封了他的爱妃孙氏为皇妃。

孙氏虽得封不久,却不幸骤然离世,留下遗憾。与此同时,杭州西湖畔的一座宝塔即将竣工,该塔专为供奉佛祖舍利而精心打造。然而,在爱妃孙氏去世之际,钱俶决定将此塔命名为“皇妃塔”,一来是为了感激宋太祖的封赏,二来是为了缅怀已故的爱妃孙氏。

赵匡胤立志要统一江南,决心已定。经过两年的周密筹备,在公元974年,即开宝七年九月,他任命宣徽南院使曹彬担任西南面行营马步军战棹都部署,并让都监潘美这位名将一同参与,率领十万雄师从荆南出发;同时,他调度吴越军从杭州(位于浙江)北上支援;另外,他还派遣王明牵制位于江西的湖口南唐军,以确保主力部队能够顺利向东推进。

雷峰塔旧照

975年农历正月初三,宋军攻克了溧水(位于江苏),紧接着在秦淮河畔(江苏南京西部)与南唐十万大军展开了激烈的战斗,南唐军队遭受惨重失败。宋军锐不可当,继续向江宁(江苏南京)城进发。与此同时,西路王明军与东路吴越军的协同作战,成功全歼了南唐神卫军都虞侯朱令赟(安徽舒城人)所率领的十万援军。11月27日,宋军攻陷江宁,李煜投降,南唐就此灭亡。

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皇妃塔的名称在人们心中逐渐变得模糊不清,与此同时,那座宝塔所在的峰峦被称作雷峰。于是,人们开始用“雷峰塔”这一称呼来替代起初的“皇妃塔”,这不禁让人感到惋惜。

对佛教的崇信促使钱俶修建了众多宝塔,更甚者,它甚至对吴越国的未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究竟又是如何发生的呢?

公元948年,时光倒流,钱俶这位20岁的青年登上了吴越王国的宝座,随之而来的是国家繁荣昌盛的景象。这片江山,是钱俶的祖父钱镠所创立,历经近四十年的辛勤建设与不断发展,经济繁荣,百姓生活富裕。在钱镠离世之际,他曾留下教诲,要求后代无论中原地区的王朝如何更替,都应尊奉中原各王朝为正统,并持续派遣使者进贡。

此等治理国家的策略,使得吴越国在动荡不安的时代背景下,依然能够保全自身,经济持续稳健增长,民众也因此得以远离战乱之苦。

钱俶继位后不仅恪守祖训,而且虔诚信仰佛教,倡导仁慈之心,抵制暴力行为。因此,在他的统治时期,吴越国战事稀少,国家安定,百姓安居乐业。

五代十国分布图

随着时间的流逝,我国政治局势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自宋朝成立起,各地割据势力逐渐被剿灭,全国逐渐呈现出统一的态势。就在这瞬息万变的时刻,钱俶陷入了极其尴尬的困境。

钱俶聪慧过人,迅速察觉到,吴越国终将成为大宋王朝觊觎的目标。作为一国之君,他深知自己必须提前做好准备。尽管吴越国地处偏僻,但他内心清楚,这并非世外桃源。仅凭吴越国的军力,实在难以抵挡大宋强大的军队,更不用说大宋一统天下的坚定意志。若大宋百万雄师南征,原本安宁的社会必将陷入生灵涂炭的境地,遍地血腥。他深知自己肩负着对人民的职责,作为一位虔诚的佛教徒,他更不能对即将到来的腥风血雨视而不见。他必须心怀天下苍生,拯救万民于水深火热之中,力挽狂澜于既倒之际。

此刻,钱俶暗暗做了一个重大的决定,并将付诸实施。

公元978年5月,时光飞逝,钱俶历经千辛万苦抵达宋朝都城东京(开封),带着不安的心情进入皇宫觐见宋太宗赵光义,同时将吴越国所管辖的两浙十三州的土地悉数奉献给北宋,纳入宋朝的疆域,以此表达其臣服之心。这一壮举,谱写了一则顾全大局、实现中华一统的千古美谈。统一后的吴越地区,因免受战乱破坏,经济愈发繁荣昌盛。

公元988年,正值钱俶六十寿辰之夕,宋太宗赵光义特遣使者送来礼品与美酒,以示庆祝。然而,夜幕降临之际,钱俶却突然离世。对此,外界纷纷猜测,疑其遭遇毒手。在他离世之后,朝廷追赠谥号,尊称为忠懿。

宋太宗赵光义

这与李煜之死,如出一辙。

在公元978年的七夕节,正值李煜42岁生辰之际,他与后宫佳丽共聚一堂,挥毫泼墨创作了广为传颂的《虞美人》。与此同时,宋太宗派遣使者送来美酒,却暗藏毒药,致使李煜丧命。事后,宋太宗追封李煜为吴王,并在洛阳北邙为其举行了隆重的葬礼。

孰是孰非,尚无定论。

雷峰塔倒塌的原因:倭寇火焚,“藏经砖”变成了“藏金砖”

吴越国虽已不复存在,然而在吴越地区,信奉佛教的风俗却得以延续至今。

雷峰塔的考古挖掘过程中,佛教相关文物成为了核心主题之一,同时也是最为显著的亮点。

一张经卷的意外出现,把此次发掘工作推向了另一个高潮。

考古队员不禁感到疑惑,这张经卷并非来源于雷峰塔的地宫,反而被秘密藏匿在一个让人意想不到的隐蔽之所。

塔砖

这些砖块是专为建造雷峰塔而备,尺寸为长37厘米、宽18厘米、厚6厘米,其质地之坚硬堪称非凡。当雷峰塔轰然倒塌之际,众多砖块纷纷散落,遍布在塔基周围。

清末民初时期,流传着一个故事,相传雷锋塔内藏有金砖,因此众多人纷纷前来寻宝。更有甚者,企图将砖块带回家中以镇宅之用。然而,寻宝者并未在塔砖中发现金子,却意外揭开了砖块的另一重秘密。

砖块侧面刻有一个直径约2.5厘米、深度约10.5厘米的圆形孔洞。起初,该孔洞被一层黄土覆盖。当黄土被清除后,令人惊讶地发现其中藏有印有经文的纸卷。这些纸卷是在雷峰塔建造期间,由虔诚的信徒们放入砖块中的。它们是中国早期雕版印刷的宝贵实物。这种独特的藏匿方式在全国范围内独一无二,堪称绝世之宝。遗憾的是,这些所谓的“藏经砖”在流传过程中被误传为“藏金砖”,因此导致有人在塔基上屡屡偷取砖块以淘取黄金。

塔砖-2

到了1924年9月这个时辰,历经九百多年的风雨洗礼,雷峰塔这座见证了无数岁月变迁的古老建筑,终究是根基不稳,轰然间坍塌了。

其实,早在明朝时,雷锋塔就遭过一次劫难。

明嘉靖三十四年,即1555年,我国东部沿海地区遭受了倭寇的严重侵扰。这些倭寇海盗入侵杭州,他们怀疑雷峰塔内藏有伏兵,于是竟然放火烧毁了木结构的檐廊,使得塔身仅剩砖砌部分,塔顶亦被彻底焚毁。

雷峰塔的坍塌,与先前遭受倭寇焚毁的事件密切相关,实际上,这一事件或许是导致其倒塌的主要原因。

在雷峰塔地宫的考古发掘过程中,发现了一枚来自五代十国时期的铜镜,该铜镜尤为引人瞩目。其直径大约为20厘米,镜背雕刻有铭文及精致的图案,图案上方还镶嵌着一个“官”字。铭文中记载了“都省铜坊”与“匠人倪成”的信息,前者指明了铜镜的制作工坊,后者则是匠人的名字。这种铜镜样式属于官府定制。

此物尤为独特,乃日本铜币,其直径仅为1.8厘米,源自日本清和天皇贞观元年(859年)的铸造。该币是雷峰塔地宫中出土的最小一枚,堪称罕见的外国货币。

“饶益神宝”铜钱(日本)

史料明确记载,吴越国的君主不止一次派遣使者前往日本,两国之间的交往频繁。而这枚小巧的铜币,正是两国间密切往来的有力物证。

考古挖掘的进程不断推进,接连发现了包括铜制如意云纹饰品、多种玉器和玛瑙在内的约60件各式珍贵文物。

钱俶,浙江钱氏始祖,名人辈出

吴越武肃王钱镠,生于公元852年,卒于932年,字巨美,乳名婆留,系杭州临安人士,他是吴越国的创立者,亦即该国的第一位国君。

其掌控了两浙地区的十三州,创立了吴越国。尽管吴越国的疆域并不宽广,且三面环敌,但其依托中原王朝的持续发展,民众生活极为富裕,堪称国力强盛,民生安康。

北宋初创之际,太祖赵匡胤立誓要统一四海。至太宗时期,钱镠之孙钱俶,鉴于保卫疆土、安定百姓之需,主动献地归附,向北宋称臣,从而使得吴越地区得以避免战乱之苦,此行为成为后世传颂的佳话。

因此,当宋人编纂《百家姓》一书时,将皇姓“赵”之后紧接着列出了“钱”姓,这充分表明北宋民众对钱氏家族在维护国家利益方面的贡献深表钦佩。

钱俶,浙江钱氏的开山祖,基因力量雄厚,其子孙中涌现出众多杰出人才。历经千年,家族中涌现出五位状元,入仕为官、官至宰相者更是超过百人,而考取进士者更是数不胜数。家族人口繁衍昌盛,一直延续至近代。我国导弹事业的奠基人钱学森,便是钱镠的第33代子孙。

五代钱俶手迹

钱学森

雷锋塔地宫文物部分:

铜镜背面

瑞兽铜镜背面纹饰

镂空银垫

银盒

玉钱

铜像

银腰带佩饰

小石佛

玉人

玉童子

墓区声明
看墓请提前预约,以便安排工作人员接待。自驾车提前预约可报销500元油费。
墓区销售热线:400-696-5180
24小时咨询热线:159-0077-9188(微信同号)
免费专车接送 专业顾问全程陪同 购墓优惠多赠品丰富

400-696-5180

159-0077-9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