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11日《湖南日报》3版
西汉时期长沙王王室成员墓葬分布图。周圆 制图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龙文泱 通讯员 徐路 雷智
长沙马王堆汉墓是汉代长沙国丞相轪侯利苍家族的安葬之地,其名声传遍全球。然而,西汉长沙王的陵墓则显得非常冷清。人们对于汉代长沙王陵墓群的认知,或许仅停留在“位于河西”这种模糊的概念上。
不过,考古工作不断推进,西汉长沙王的陵墓范围逐渐明朗起来。6月9日,正值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湖南在长沙王陵考古遗址公园举办主场城市活动。汉代长沙王陵墓群考古项目负责人何旭红,在会上公布了墓群长达十年的发掘收获,大量新资料改变了人们对汉代长沙王的了解。
长沙王陵考古遗址公园。
王葬湘江西岸,侯眠浏阳河边
何旭红长期在长沙参与考古活动,这座城市的历史遗迹和地下墓穴她了如指掌。
西汉朝代长沙国皇室成员的安葬地点,在2010年之前已探明七个,包括望城坡古坟垸中的某代吴氏长沙王王后“渔阳”的陵寝,望月公园区域内的象鼻嘴、狮子山、陡壁山、扇子山四处汉代墓穴,还有银星路邻近的风篷岭、风盘岭两个汉代墓葬。
渔阳王后墓出土长沙后府封泥匣。
渔阳王后墓出土陛下赠物木楬。
近些年,长沙地区的考古人员又发掘了18处西汉长沙王宗室成员的墓穴,若算上早先发现的7处,目前总共已经找到了25处。
这25座墓葬,并非简单的数量增长。它们的发现,明确了西汉长沙王陵区的具体方位和界限,从南到北大约有15公里,从东到西大约有2公里。
这片狭长的陵区具体位置在湘江西边,北面墓穴靠近银星路,南面墓穴邻近麓山南路和阜埠河路。除刘家最后两位王因遭废黜无法入葬王陵区外,其余十二位长沙王以及王室亲属,大多安葬于湘江西岸那些不高的小山丘上。
陡壁山一号墓发掘现场。
何旭红还发现了一个值得注意的地理现象:长沙境内有两条主要河流,分别是湘江和浏阳河。长沙王作为诸侯王,他们的陵墓选址在湘江之滨。轪侯利苍家族的墓地以及地位相似的贵族墓穴,大多位于浏阳河畔。而身份更为尊贵的王的陵墓,则占据了更为优越的地理位置。
吴刘两姓长沙王,分葬岳麓大道南与北
从公元前202年到公元37年,长沙国先后由两个姓氏的14位长沙王治理。首先是汉初的异姓长沙王“吴氏长沙王”,接着是刘氏长沙王。
吴氏长沙王传承了文王吴芮、成王吴臣、哀王吴回、恭王吴右、靖王吴著这五位君主的统治权。长沙马王堆汉墓的墓主,包括第一代轪侯利苍和第二代轪侯利豨,他们所处的时代,恰好是吴氏长沙王家族的第二位到第四位君主执政的岁月。
公元前155年,汉景帝的儿子刘发获封长沙王,谥号定王,由此开启了刘氏长沙王的历史时期。刘发执政期间,轪侯爵位已经传到了利彭祖这一代,利秩则是第四代。到了最后两位长沙王刘舜和刘兴时,刘舜遭到废黜,刘兴则被贬为临湘侯,去世后无法安葬在王陵区域内。
吴氏长沙王和刘氏长沙王的陵墓区域界限清晰。根据当前长沙城区的规划,可以将岳麓大道作为划分依据。大道南侧,吴氏长沙王家族成员的安葬地点主要位于岳麓山脉附近;大道北侧,刘氏长沙王家族成员的安葬地点主要位于谷山附近。
长沙王陵区的具体地点和界限得以明确,促使汉代长沙王陵墓群被列为第七批国家级重点文保单位,并且带动了长沙王陵考古遗址公园的设计和施工。
普探三代长沙王陵墓,厘清空间布局和规模
那么,这些墓的主人是谁呢?
何旭红指出,汉代诸侯王夫妇的安葬习俗是合葬但墓穴不同,因此王和王后的陵墓必定相邻。吴氏长沙王陵区已经发现了“渔阳”王后墓和“曹(女巽)”王后墓。这两座王后墓的附近,肯定会安葬着两代吴氏长沙王的陵墓。
望城坡渔阳王后墓。
“曹(女巽)”白玛瑙印。
此次考察收获显著,已全面结束对三代长沙王陵寝的初步探查,明确了三座王陵的安葬设施在空间上的分布形态以及其整体规模。
何旭红说明,马坡山—庙坡山陵园的围墙布局是“曰”字形,这和帝王陵墓的规整矩形风格差异很大。庙坡山汉墓出土了带有“王后家官”字样的漆制耳杯,表明这是王后用过的器物。推测马坡山汉墓的主人,极有可能是第一代刘氏长沙王定王刘发,或者是第三代长沙王顷王刘附朐。
风篷岭汉墓出土了长沙王后家杯式漆耳杯,发现了金缕玉衣的碎片,还有金饼等文物,这个墓穴的主人或许是一位刘姓长沙王的王后,名为张姬。
“王后家官”漆耳杯
风篷岭汉墓。
“长沙王后家杯”漆耳杯(局部)。
金缕玉衣残片。
金饼。
在桃花岭汉墓出土了“长沙王印”金印,何旭红认为,墓主可能是第五代殇王刘旦,或者是刘旦之弟孝王刘宗,抑或是第六代缪王刘鲁人中的某一位。他同时指出,桃花岭汉墓的陪葬墓穴中找到了一个铜鋞,上面刻有“刘子赣”字样。狮子拱区域的三座大型汉墓,其墓主应该分别是一位王、一位王后以及一位王妃,或者是一位王子。
“长沙王印”金印。
桃花岭汉墓祔葬墓内出土的铜鋞,上有“刘子赣”铭文。
另外,通过考察出土的泥质五铢钱的铸造时期,可以推断戴公庙区域内的蜈蚣蒂汉墓墓主或许为第二代刘氏长沙王“戴王刘庸”,而邻近的风盘岭汉墓墓主则可能是戴王的王妃。
长沙王陵墓群在汉代规模可观,且保存状况良好,对其深入探究能极大充实西汉诸侯王陵墓的相关文献,推动西汉诸侯王陵墓的考古及研究进程。何旭红表示,未来五年工作重心将放在谷山片区的其他汉代遗迹和北津城,这两处将选定适宜地点和范围展开发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