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太后:权力、腐败和她百年不腐的尸体
偶会思忖,世间那些声名显赫之辈,最终究竟能攫取何物?她权倾朝野,万众朝拜,然即便坟墓筑得再高,终究归于尘土。慈禧太后,这位“老佛爷”,将清朝搅得天翻地覆:从宫廷到官场,一切皆由她主宰——然而她离世之后,遗体亦成了后人探究的谜团。
清咸丰十一年,即1861年,慈禧的地位发生剧变。她由一个受压抑的妃嫔,迅速转变为掌握实权的太后。当时的京城,无论是宫廷内外,都对这位新晋太后敬畏有加,私下里称她为“老佛爷”,唯恐触怒她。如此权势,极大地满足了她的欲望,她开始过问朝廷事务、国家大事、官员任免乃至后宫琐事,凡是有利可图的地方,无不插手干预。有些人自幼便渴望受到他人赞赏,她却无意中被命运推向众人瞩目的中心,此后再无回旋的余地。
慈禧在众多皇室成员中,对维护自身形象尤为看重。在她生命最后的几年,她亲自负责自己陵墓的建造工作,其规模之宏大,堪比帝王。据说地宫中珍藏的财物,足以让后代享用多代。有人认为她是为了死后也能继续奢华生活,也有人认为,这其实是她对命运的最后一种抗争。然而,即使尸骨再显赫,也无法抵挡时局的变化。最终,陵墓未能保住她的威严,反而成为了盗墓者的目标。
岁月来到1983年,腊月时节,京城寒风刺骨且干燥异常。当年清东陵进行修缮工作,部分学者谨慎地启开了棺椁,未曾料到眼前所见让他们惊愕不已:黄缎材质的厚重被褥层层覆盖,在叠叠衣物的遮蔽之中,慈禧端坐其中。她的双眼凹陷,面容憔悴,却并未化为一滩污浊腐液。右手安稳地放在躯体前方,左臂自然垂下,腰部位置还系着一条丝质带子。对比别的历史皇族,她的遗体保存得几乎“有点过分完整”了。
清朝末年局势动荡,慈禧的陵墓早已被盗掘一空。1928年期间,孙殿英率部人员盗掘时,打开了棺椁,将遗骸搬出暴晒,还将口中的夜明珠抠了下来。有人推测,这颗珠子或许能抵抗腐败,减缓口腔组织的腐烂,如果缺少这颗宝珠,即便使用中药香料也难以长期保存遗体。然而考古人员当年进行清理工作时发现——尽管经历了数十年的风雨侵蚀,她的牙齿依然相当洁白,指甲虽然有些脱落,但部分仍然存在。生命的痕迹似乎执拗地留了下来。
实际上,慈禧遗体未腐烂,并非仅仅因为棺椁坚固、被黄色织物覆盖。学者们认为,可能是“盗墓者破坏未完全”,也可能是“当时香料具有良好防腐效果”。更不幸的是,许多陪葬品已被盗走,连她手指上的套子都无法幸免。棺材内仅存的几片指甲和几颗牙齿,仿佛是财物消失后的最终遗存。
人们谈及慈禧的奢侈,无不表示不满。她最为铺张的行径之一,就是庆祝寿辰——似乎唯有财富才能体现她的无上地位。在她六十寿辰时,全国几乎搜刮尽所有白银,都用来摆设寿宴。北洋水师的军饷被挪用为她祝寿,最终导致了甲午海战的惨败。据宫女描述,宫中用的纸并非寻常之物,需经银炭炙烤、茉莉花水提炼,奢华程度令人咋舌。这些细节仿佛将生活当作了一种创作,然而,那是在他人家做饭时连调味油都要节省使用的时代背景下。
颐和园是她诸多成功之作中的一个。1888年她指示进行大规模修缮,目的是为了自己避暑度假。这座园林极尽奢华,处处可见金饰与玉石装饰,但所需资金全部挪用了军费。这个金额让众人震惊不已。保守估算,动用了数千万两白银。她个人虽然有能力支付,但这笔开销远超国家的负担能力。本应用于救急、购粮、国防的资金,最终都变成了她享乐的代价。
朝廷败坏,官场昏沉,民间困苦不堪。慈禧大兴土木,对大清气数有如抽薪。她所生的同治皇帝不幸早逝,荣安公主远配塞外,子孙皆陷不幸。其后,她虽拥光绪即位,却始终把持权柄。光绪皇帝连婚姻都无自主权,何况国事。皇室尊荣,子女福薄,宫中重权,骨肉情疏。
慈禧的丧事办得声势浩大,仅从仪仗中的纸扎人马就能感到阴森。队伍从紫禁城起程,直奔河北遵化,走了五天五夜未曾停歇。上百名仆从身着华服,交替肩扛灵柩,旌旗挥舞得遮天蔽日。荷兰摄影师亨利·博雷尔混入队伍之中,看得瞠目结舌。后来的影像资料和文字记载展现了那份排场——然而纸扎再多,也无法为逝者送去冥界的陪伴。
她的坟墓建造历时三十五年,所需土地超过二十万平方米,仅石材一项就耗费了七十八万两白银,陪葬品堆积如山,有翡翠西瓜、玉制罗汉像、白玉宝塔等,就连白菜也用玉雕琢而成,上面还精心刻画了马蜂的形象,几乎掏空了国库,使得清朝的财政储备消耗殆尽,然而即便如此奢靡,大清王朝在她去世后仍旧分崩离析。
还有人认为,慈禧太后算是走运的——她没亲眼目睹国家倾覆的时分。八国联军攻入时,她仓皇离开京城,但依然有人供奉饮食,终究不至于饿瘦身体。不过,她去世前把小溥仪扶上龙位,这种手段只能推迟三年清朝的终结。等到后来的人慌了神,清廷的覆灭已经无法挽回。她一生的筹谋,最终只换来那具“永不朽坏”的遗骸,以及墓穴中一箱箱空置的珍品。
坟墓里的沉寂,常常让人想起慈禧那些铺张和冷酷。她曾经权倾朝野,最终却只剩一个孤独的结局。她的经历到此,其实并未完全落幕——遗体能够存在一百年,声名却在阴暗中渐渐淡去。我们偶尔会思索,权势既能使人变得无比刚强,也能使人变得不堪一击。慈禧最终留下的,是一处引得无数人议论的陵寝,和一个久久不散的传说。
如今,陵寝的地宫尚存,陪葬的物品却早已遗失,尸身仍旧可见。那些经过精心雕琢的珍宝,先前被后来者洗劫一空,往日的气派最终变成了一抔黄土。它独自承受着寂寞与清冷,时常被人反复翻检。权势的巅峰,最后不过留下这点微不足道的故事。
偶会思忖:世间那些德高望重者,都渴求身后能留下清白名声,然而人生短暂,终究能留存于世的究竟为何物?我们或许不该单问慈禧太后,更该反观自身,在权势与财富的表象之下,究竟何种才是真正的不朽。
(所有细节均有公开可考的历史文献和实地访查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