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的陵寝为何至今荒芜一片,古代下葬讲究颇多,他们期望墓穴周围能繁茂生长草木,如此既利于风水,也象征子孙后代能丰衣足食,事业顺利。慈禧身为晚清的实际统治者,一生纵情享乐,极度追求奢华,甚至耗费十几年光阴,动用无数人力物力来建造自己的安息之地。可即便如此,这座极尽奢华的陵寝周围,连一株草木都没有生长,究竟是什么原因呢?莫非是因为这位太后生前恶行累累,死后连上天都在对她实施报复?又或者,此地根本就不适合植物存活?
据称慈禧的陵寝自1873年便动工兴建,在营建这座陵墓期间,相关官员曾进行过估算,大约需要耗费两百多万两白银。依照中国以往的封建等级制度,慈禧的地位不如慈安皇后高,不过慈禧在晚年时独揽大权,掌管清政府多年,因此她陵墓的建造风格和质量几乎与慈安皇后的墓穴相同,尽管如此,当时的慈禧仍然不满足,在墓穴的选址上她只能顺从慈安,但在建筑和装饰方面她坚持不能逊于慈安。
孝贞皇后的健康状况不如孝钦,离世时间更早,她安葬于清东陵区域内,位置较为靠前。孝钦每逢闲暇,常会前往陵寝探望自己的长眠之所,同时也会审视孝贞的陵寝,通过对比发现诸多不妥之处,随即差遣工匠进行修缮。直至1895年,西陵工程宣告竣工,彼时孝钦正值盛年。很多岁月流逝,慈禧忽然回想起自己的安息之地,便派遣人员前去探望,一番察看后发现诸多隐患,使者回报称,她的墓穴的砖石结构历经岁月侵蚀已显陈腐。慈禧听闻此事勃然大怒,随即命令手下立刻对墓穴展开全面整修,并且规定建造工匠务必确保她的长眠之所绝无半点生机,此举缘何?
依照传统葬礼的见解,墓园中草木繁盛是吉兆,哪家祖坟长满青草,便意味着家宅运势旺盛,后代也能因此得享福泽,反之祖坟寸草不生,则象征着家族遭遇不幸。然而慈禧并不愿探究这些,她只担忧坟地杂草丛生会让人联想到“草莽为盗”,觉得这种意象不祥,她不希望死后被当作盗匪看待,遭受世人非议。为了维护无上的威严,慈禧太后指示工匠在修建她的陵寝期间,务必确保该区域寸草不生。
建造坟墓的匠人们接到指令后,颇感困惑,毕竟自古以来未曾有过类似情形,于是他们翻阅了成百上千份关于筑坟技艺的古籍文献,最终觅得良策。具体方法是让工人们将造墓的土壤与硫磺石灰以等量比例掺和均匀,接着架起一口大锅,像烹调菜肴般翻炒这些混合物,经过适当处置后,将这些炒熟的土覆盖在墓穴顶部,这样坟墓上就不会再生长杂草了。自那时起,匠人们每日在陵寝处架设巨锅,昼夜不停地翻炼泥土以修建陵墓,实在令人惊叹古人的非凡才智,时至今日,慈禧的陵寝之上依旧寸草不生,毫无植被覆盖。
风水学上认为慈禧的陵墓很不祥,这种形状的坟头却正好排除了积水隐患。乾隆的陵寝经常遭遇积水困扰,每逢雨天,积水都难以排出,堆积状况严重,有时甚至高达两米。慈禧的坟墓由于土壤中含有硫磺和石灰成分,导致植物无法在此生长,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地宫根基受到植物根系的影响,从而有效防止了雨水渗入。慈禧的陵寝虽未遭自然侵蚀,却引得无数盗墓者觊觎其陪葬物。“孙殿英盗墓案”尤为臭名昭著,不仅所有珍贵奇珍被洗劫一空,连遗骸也被弃置棺外,贴身衣物也被粗暴剥去,情形极为凄惨。由此可见人为祸患远甚天灾,那么慈禧的陵墓究竟藏有何等宝物,竟引得盗贼如此疯狂作案呢?
慈禧的陵寝位于清东陵的定东陵,具体名称为菩陀峪定东陵,始建于1908年10月18日,当时工匠们耗尽心力才最终完成这座陵墓,令人巧合的是仅仅四日后慈禧便离奇离世,仿佛她就是等待着这座陵墓落成的那一天,重新修建这座陵墓耗费了整整十三年光阴,慈禧在清王朝执政长达四十八年,期间经历了两位皇帝的更迭,慈禧离世时极为吝啬,她吩咐手下将自己一生搜刮的所有珍宝都放入棺椁之中,这些奇珍异宝的价值累计起来至少也有上亿两白银。
据太监李莲英记录,慈禧太后离世后入殓时,人们首先在底部铺设了用金丝编织且点缀着珠宝的锦被,铺得十分厚实,厚度达到七寸,接着再将慈禧抬入其中,当时她身穿由金丝串联珠丝绣成的礼服,外加一件绣花缀珠的外褂,全身被九条珠串缠绕,头戴珠冠,冠顶镶嵌着一颗价值千万两白银、大小如同鸡蛋的巨大宝珠,从头至脚还放置了二百余件各式珍宝。另外,她身边还有二十七尊佛像,这些佛像都是用金子、翡翠、玉石、红宝石等材料雕刻的,非常昂贵。慈禧的左边有个莲花形状的摆件,是宝玉制作的。她的右边则有个红珊瑚制成的树形装饰,极为精巧。慈禧生前嘱托的珍贵物品都安放完毕,但棺椁内部仍有部分空间,朝臣们便倾倒了四升璀璨的珠宝玉石来填补这些空隙,接着又放入了六千颗分量足两分的珍珠,此外还配置了诸多珍奇罕见、世间少有的宝物。
目睹这些,不禁令人惊叹慈禧的极度铺张和极端自私。她生前无视国家衰弱,耗费巨额财富纵情享乐,死后更耗尽清朝的国力,将所有珍宝都运入陵墓,全然不顾百姓生计。至于她死后孙殿英盗墓之事,实乃天理昭彰。对此,你们有何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