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太后是大清王朝覆灭的推手,也是导致中国长期与世隔绝的隐形因素,她把持朝政几十年,在许多清朝命运攸关的时刻都选错了方向,结果让这个王朝走向终结。
然而,这位挥霍成性的太后,在她生前就极尽奢靡,直到生命终结前,还精心策划了极其奢华的身后事,并下令将大量生前珍藏的金银饰物一同安葬。
慈禧太后因病于1908年离世,享年73岁,这位长期享受特权的统治者,早已为自己安排好葬礼的各项事宜,据一些曾经目睹慈禧葬礼的外国记者称,其葬礼的规模十分庞大,甚至超越了皇帝的礼仪,从一些留存的老照片中可以看出,作为晚清政府实际掌权者的慈禧太后,其葬礼确实非常铺张。
慈禧太后的丧事由她晚年极为倚重的大太监李莲英操办,从慈禧太后在自己寝宫离世开始,李莲英便担当起主要统筹角色,动员了众多人员为她的葬仪进行准备。
在慈禧太后的遗体即将入殓之际,人们往她的棺椁中置入了大量的金银财宝,以便于她在另一个世界也能拥有丰厚的陪葬品。而且,慈禧太后所用的棺木也是以最上等的金丝楠木打造而成,并且在棺木顶部设有“堂罩”,最上端还镶嵌了一颗价格高昂的宝石,棺木周围用许多珍稀的绸缎包裹,上面雕刻了诸多只有古代帝王驾崩后才能使用的龙形图案,由此可以看出慈禧太后葬礼的等级之高。
从棺木的款式和图案细节,能看出慈禧太后下葬仪式极尽奢华,而且她离世后朝廷追赠的徽号非常崇高。这个称号长达二十五字,几乎囊括了所有赞美品德的词汇,但这一切排场主要面向活着的人,至于慈禧太后本人是否名副其实,众说纷纭。
那之后,慈禧太后的出殡队伍极其庞大,一位早年间在北京城经营照相馆的荷兰人拍摄了许多关于慈禧太后隆重出殡景象的影像资料,这些影像资料中展现,众多随从都手持一面面的仪仗旗帜,似乎将整座皇宫的旗幡悉数运来,全部用于慈禧太后的丧事。就连这位荷兰人也表示,从未目睹过如此声势浩大的葬仪。
那个时期,清廷为了方便众多帝国主义分子和高级官员观看慈禧太后的葬仪,特意在视野开阔的地方建造了一座亭子,专门供他们观赏慈禧太后的葬仪,借此彰显大清的气派。
有记载称,慈禧太后的出殡仪式最初由一支百余人组成的骑兵仪仗队引领,这些骑兵都身披戎装并手持长枪,随后是大量井然有序的随从,以及数百名肩扛灵柩的队伍,其中慈禧的灵柩由128名仆人共同抬运,他们皆着红色绸缎服饰,头顶饰有黄色羽毛,这些抬柩者轮换承担任务。
接着便是数量众多的祭品,包括上百个阴森的纸人纸马,这些纸人纸马尺寸与真人相同,古人认为犯下重罪之人死后将遭受无间地狱的折磨,慈禧太后一生犯下诸多不可宽恕的罪行,因此在生前就让人预先准备了这些祭品,以便它们能在阴间为自己引路。
可惜的是,这场声势浩大的葬礼和诸多珍贵文物,引诱了不少盗墓贼,他们最终在1928年,以孙殿英这位大军阀为首,借故闯入了慈禧太后的陵墓,盗走了大量宝物,还将慈禧的遗体弃置地上,她做梦也想不到,自己精心准备的身后事,竟以如此不堪的方式公之于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