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陵寝藏着什么秘密?几起诡异现象令掘墓者望而却步,就连研究历史的人也无法说明白。这些盗墓者到底在皇陵里碰到了怎样的事情?
在中国绵延五千年的岁月里,历代更迭产生了四百多位君主,其中乾隆皇帝的作为与威望尤为卓著。他主政六十载,引领清朝达到空前繁荣,不仅巩固了多族群国家的统一,更促使社会经济文化获得显著进步。乾隆驾崩之后,遗体被安放于清东陵的裕陵之中。
那位名留青史的国君离世后,却招致不少掘墓者光顾,但这些不法之徒始终未能得逞,反而被所谓的鬼怪现象惊吓,从此不敢靠近定陵胡乱动土,民间因此一直流传着几桩这类怪事,其真相就连权威学者也无法说清。
1928年,国内军阀纷争激烈,杂牌军孙殿英的部队被拖欠军饷,已经半年没有领到粮食了,军心涣散,士兵时常做出违法乱纪的事情。为了防止部队哗变,孙殿英不得不四处寻求对策,最终竟然把主意打到了盗掘坟墓上。
有传闻称,当年确有目击者目睹孙殿英率众依次开启三重墓穴入口,然而在抵达第四道门时,始终无法将其开启,最终他们不得不借助炸药强行将其炸开。
孙殿英原以为进入墓穴后能见到满地金银,毕竟这是乾隆的陵墓。但实际情况却出乎意料,固定棺木的"镇龙石"早已碎裂。更让他们震惊的是,支撑墓门的东西并非机关装置,而是乾隆的棺材。
需要明白,古代帝王的陵墓多数都设有专门安放棺椁的底座,为了防止日后棺椁发生位移,还特别摆放了四块镇压石来将其稳固。况且乾隆皇帝的棺椁分量大约有数吨,如此沉重的棺椁又怎能自行挪动到墓穴入口处呢?
许多跟随孙殿英前来的士兵当时都吓得双腿颤抖,最终只能悄悄撤离,这次诡异事件让孙殿英的部队受到了极大惊吓,后来一些清朝的旧臣听说后立刻赶来处理,他们将棺材再次放回原处,同时修复了石质门户。
但是,当时社会极不平静,各处都呈现动乱景象,不仅正规武装力量觊觎墓葬资源,就连挣扎求生的流寇也参与其中。
孙殿英等人走后,另一群强盗也准备过来看看,他们以为孙殿英能进,自己肯定也能进,结果却大失所望,前三个门确实容易打开,第四个却打不开,这群强盗根本不管这些,立刻就把刚修好的门给砸了,然后冲进墓里想要偷东西。
他们先前听闻过棺材匣子挪动的情况,也清楚棺材匣子已被再次安放回原处,然而让他们惊惧的是棺材匣子又出现在了墓门之前,倘若第一次棺材匣子移动尚可归结为偶然,但这次再用偶然来解释就难以成立了
所以,一个素来肆无忌惮的强盗目睹了鬼怪现象也吓得魂飞魄散,部分人立刻匍匐在地乞求饶命,另一些则飞快地从洞口逃窜出去。总而言之,这次打墓的企图最终落空了。
这些奇异现象都有文字记录,不过依照当今人的观点,里面好像掺杂了些许虚饰,不少人认为这不过是故事,并不怎么采信。可是到了1975年,类似的情况又发生了。
这一年,考古队计划前往裕陵开展考察工作,工作人员进入墓穴内部后,又遭遇了熟悉的阻碍,石椁再次阻挡了通道,专家们感到十分意外,也难以说明原因。
然而,他们向外界无法坦承出现了“灵异现象”,最终只能说是因为裕陵内部存在一定积水,因此导致乾隆的棺木发生了位移。
然而实际情况表明,这种说法缺乏根据。毕竟,乾隆的棺木非常沉重,总重量为数吨,如此重的石棺根本无法停留在积水的表面。
另外,乾隆的棺木原本配有四块“镇龙石”,寻常的水流根本无法使这些石块破损。而且,要让数吨重的棺木浮到墓穴入口,这种情况完全无法实现。
《宝熙日记》另有记述,裕陵积水大约有三四尺深,经查证,这水并非由雨水形成,而是由于墓穴地下存在泉眼,因而造成这一情况。也就是说,裕陵中的积水深度仅限于三到四尺,这样的水层深度完全不足以淹没石棺,更不可能让石棺在其中浮起。由此可见,专家所给出的解释,或许只是对外的一种托词罢了。
然而,到现在也没有任何解释能够说明乾隆棺椁为何发生位移,涉及灵异现象的部分无法公开谈论,因此积水假说仍然是最被广泛接受的一种推测。也许等到科学技术持续进步,终有一天乾隆陵寝的秘密会被大家彻底揭开。